历史来源
「太叔」源出
太叔(Tàishū)姓源出有二:1、出自姬姓,是卫国开国始祖康叔的后代,以祖上次第排名为氏。春秋时,卫国国君卫文公姬毁的第三个儿子叫姬仪。在古代,兄弟以伯仲叔季为次序来排名,姬仪因为排行老三,所以人称叔仪,又因为他是王族之后,所以世称太叔仪。他的后代子孙以祖上的次第排名字命姓,称太叔复姓。2、亦出自姬姓,以祖上封号为氏。春秋时,郑庄公名叫寤生,他的弟弟叫作段,被封在京,世称京城太叔,其后代子孙遂以祖先封号命姓,称太叔复姓。
得姓始祖
姬仪(太叔仪)。从文献资料去追源溯流,太叔氏的姓源有两个:一是出自姬姓,春秋时卫文公子太叔仪的后世子孙,有“以王父字为氏”而姓了太叔。《姓氏寻源》和《古今姓氏书辩证》上都有这方面的记载。二是从《姓氏考略》记载考证可知,亦是出自姬姓,春秋时郑庄公的弟弟段受封于京,称为京城太叔,其后世子孙以其“王父称谓为氏”,而姓了太叔。周朝时期的卫国,位于现在的河北、河南一带,是传自周武王的少弟康叔。太叔氏的得姓始祖太叔仪,是名登《春秋三传》的著名人物,他是战国时代人,依此推算,太叔氏的得姓历史,至少在2200年以上。春秋时代的郑国,是传自周厉王之子友。因此,太叔氏不管是源自卫国,还是郑国,都是周文王的后裔。太叔氏后人奉姬仪(太叔仪)为太叔姓的得姓始祖。
迁徙分布
太叔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太叔姓并不多见,源起皇族姓氏。一是出自姬姓。春秋时期,卫国国君卫文公的第三子名仪,而卫文公是周朝的王族后代。按古时的排序规则,三子应为叔字(古时候,兄弟辈排行次序,老大称伯,老二,三,四分别是仲,叔,季)。因此,仪又称作叔仪。为表示对周室皇族的尊重,他人称呼叔仪时都加个“太”字,即为太叔仪。太叔仪的子孙,以此身份为荣耀,改姓太叔。后来,太叔这个称呼在贵族中流传。凡王公皇室贵族中排行三的子弟,都称之为太叔,他们的子孙也演变为越来越多的太叔氏。二是出自春秋郑庄公之弟段,他也是周朝姬姓王族的后代,受封于京城,众人称之为京城太叔。他的后代就取太叔两字为姓。太叔氏望出东平郡(在今天山东省东平、泰安一带),这个姓氏到了秦汉以后便逐渐少见。
堂号
明鉴堂:明鉴的意思是象镜子一样看得清,看得远。春秋时,卫献公被驱逐出国后,派人与宁喜谈判,要求回国,宁喜答应了他。太叔仪说:“宁先生对待国君,还不如下棋的棋子呢。下棋的人如果举棋不定,就不会胜利,何况你把国君当棋子,今天驱逐他,明天答应他回来,摇摆不定。看来宁先生的败亡是不可避免的了。”不久后,宁喜果然被杀。人称太叔仪明鉴。太叔氏因号“明鉴堂”。
,家族名人
太叔仪:古代春秋时期,卫国有一位周朝的王族后代叫姬仪,姬仪排行第三,也就是卫文公姬毁的第三个儿子。古时候,兄弟辈排行次序,老大称伯,老二称仲,老三称叔,老四称季。姬仪为老三,就称作叔仪。而姬姓源自周朝王族,(周文王叫姬昌,周武王叫姬发)于是外人称呼叔仪时为表示尊敬,就称他太叔仪。太叔仪的子孙,以先辈的身份为荣耀,世代姓太叔。
太叔段:春秋郑国人。又称共叔段,郑武公少子,庄公弟。母爱而欲立为太子,武公不许。后兵败自杀。在古代,太叔这样的尊称是被普遍采用,称呼王公贵族中排行三的子弟,而也可能被子孙延用演变成姓氏。见于古书记载的春秋时郑国有一位京城太叔,他也是周朝姬姓王族的后代,名叫段,受封于京城。他的后代就取京城太叔中的“太叔”两字为姓。
百家姓工具简介:
- 栏目:民俗文化
- 使用次数:271501 次浏览
- 更新时间:2024-11-24 16:56:36
- 百家姓工具链接:https://baijiaxing.gongjuwang.com.cn
《百家姓》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出版物,收集了504个姓氏。《百家姓》记录了中国最常见的姓氏,并以四字句的形式编排,便于朗读和记忆。它不仅在汉族中广泛流传,也影响了其他民族的姓氏文化。《百家姓》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,常被用于儿童的启蒙教育中,帮助他们学习认字和了解家族姓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