仲孙氏
高阳郡:历史上的高阳郡有三:①战国时期为高阳邑,亦称高阳乡,在今河南杞县西北部,秦朝末期郦食其自称“高阳酒徒”,其“高阳”即指该地区。②东汉桓帝时期(公元147~167年)又置高阳郡,治所在高阳(今河北高阳),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高阳县一带。晋朝泰始初期置高阳国,治所在博陆(今河北蠡县),时辖四县,辖境包括今保定、清苑、高阳、博野、蠡县等地。③北魏时期另置青州高阳郡,辖地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县西北部一带。隋朝开皇初年(辛丑,公元581年)废黜。,
迁徙分布
干礼堂:春秋时期鲁国大夫仲孙获,陪着鲁昭公到楚国访问。他因病不能相礼,就把礼讲给鲁昭公听。他将死的时候,召集各位大夫说:“礼是人的骨干,没有礼就不能立在世上为人。”仲孙氏因号“干礼堂”。
,
仲孙蔑:即孟献子。春秋时鲁国人。时称贤大夫。
历史来源
仲孙(Zhòng sūn)姓源出
1.源于姬姓,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年鲁桓公姬允的次子,属于以齿序排行为氏。2.出自姜姓,春秋时期齐国大夫仲孙湫,属于以齿序排行为氏。3.源于姬姓,出自春秋时期齐国大夫仲孙湫,属于以齿序排行为氏。
得姓始祖
庆父(姬庆父、姬共仲、仲庆父、孟孙氏)、仲孙湫(姜湫)、仲由(姬仲由、子路)。据《通志·氏族略》上记载:“鲁公子庆公之后。庆父曰共仲,故以为仲氏。为闵公之故,讳杀君之罪,更为孟氏,亦曰孟孙氏。”由此可见,仲孙、孟孙,乃至仲氏、孟氏,原来统统都是一父所出的同一家人,他们的始祖,便是春秋时代鲁国公子庆父。追本溯源,他们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。据考证,庆父是当时鲁庄公的弟弟,在廷上大权在握,是位举足轻重的人物。后来鲁庄公去世,其子般当立,可是庆父却不喜欢般,就把般杀了,改立闵公。然而,闵公被立之后,表现却不合他的意,于是他又遣使卜弑闵公于武阁。当时的鲁国就是他一个的天下。他的部分子孙“以王父字”和后代的“孙”合而姓,称仲孙氏。春秋时代的鲁国在今山东省境内。故仲孙氏的得姓始祖为庆父。迁徙分布
仲孙氏复姓或是一个古老的汉族姓氏,但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,在宋版《百家姓》中排序为第四百三十位门阀,望族居高阳郡(今山东临淄)。仲孙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仲是“老二”的意思,古人兄弟中老儿的姓名中常用“仲”字(老大多用“伯”,老三、老四多用“叔”,“季”。)相传奚仲的后代名仲,他的后代就有以仲孙氏为姓的。春秋时,鲁桓公的儿子庆父,字共仲,人称孟孙氏,又号仲孙氏(他的后代因此也有了两种分支,各为孟孙氏及仲孙氏)。如此称呼是为了表示对鲁桓公是皇族之后的尊重。又有宋庄公,其子字仲,后世也有因他而姓仲孙的。还有少部分仲孙的姓,是来自孔子的学生仲由的后代。仲孙复姓望族居高阳郡(今山东临省淄县西北一带)。
堂号
高阳堂:以望立堂。干礼堂:春秋时期鲁国大夫仲孙获,陪着鲁昭公到楚国访问。他因病不能相礼,就把礼讲给鲁昭公听。他将死的时候,召集各位大夫说:“礼是人的骨干,没有礼就不能立在世上为人。”仲孙氏因号“干礼堂”。
,
家族名人
仲孙湫:春秋时齐国人,事桓公为大夫。仲孙蔑:即孟献子。春秋时鲁国人。时称贤大夫。
百家姓工具简介:
- 栏目:民俗文化
- 使用次数:271470 次浏览
- 更新时间:2024-12-02 12:30:58
- 百家姓工具链接:https://baijiaxing.gongjuwang.com.cn
《百家姓》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出版物,收集了504个姓氏。《百家姓》记录了中国最常见的姓氏,并以四字句的形式编排,便于朗读和记忆。它不仅在汉族中广泛流传,也影响了其他民族的姓氏文化。《百家姓》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,常被用于儿童的启蒙教育中,帮助他们学习认字和了解家族姓氏。